智慧校园_手机
智慧照明_手机
GPT等大模型这波,是AI计算的大"合"
发布时间:2023-05-15 14:48:34 TAGS:

作者:中联科创特约嘉宾尹智

天下计算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GPT等大模型这波,是AI计算的大"合",并潜藏有"分" 的势头—— GPT目前的模式,很有点象当年的大型机时代,OPENAI的那些大模型,就如同那时的巨大而繁杂的主机系统,对外是一个幽深的黑盒,用户只能通过网络共享这个神秘"大脑"。只不过当时用户是通过局域网使用基于字符的终端设备,而今天大家是通过互联网用图形界面。GPT就是今日世界的大型机系统,我们无法触及其内核,只能通过各类API集成框架,Plugin插件,向量数据库等等来使用并提升其能力,一如当年的大型套装软件系统,架构繁重,升级迭代慢,为了适应市场应用,只能推出各类外挂接口工具甚至开发平台;今天的各种让GPT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图的"提示词工程",和当年的基于字符的操作系统指令何其神似!而把开源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到个人设备的努力(谷歌PLAM2的最小版本,都可以直接部署到手机里),又跟大主机时代后的个人电脑PC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。PC崛起的理念,就是"计算能力",不应该掌握在几个大巨头手里,而应该"民主"式地分布给到每个人,我们今天人手至少一部电脑/手机,而不是一个只能联网接收数据的显示屏(这种模式在云时代一直有尝试),就是拜IT能力的"分"模式所赐。


云计算是又一次"计算"的集中,因为我们发现IT资源迭代周期越来越短,折旧速度越来越快,这样自己拥有和运维资产看起来就不如租用资源。"计算"这件事,在云计算这里,就成了"服务",而不是"基础设施";对应的投资,也就从"资本性投入",变成了"运营成本"。我讲过很多次,这种"服务"模式,从集中式电厂出现时,就已然成了一种资源获取的重要思路,云服务不过是另一种电力服务。当一类资源建设成本较大,或者技术门槛较高时,云服务就有了空间,目前的GPT的AI服务,就是这么一类情况,哪有几家承担得起成千上万高端GPU,一次上千万美元的训练费用?而当技术资源获取的门槛,因为工艺成熟等原因降下来后,市场上倾向于用分布式部署方式来构建资源的声音又会变大。公有云到私有云,就是这样一个过程。开源大模型的"瘦身"和私有化定制,就会类似把大模型计算,从OPENAI,谷歌微软的公有云中心,拉到一个个企业组织的私有云上,并专注学习和处理各自的私域数据。—— 仅代表尹智个人观点 Ken's personal view only

阅读( 66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