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中联科创特约嘉宾尹智
"多元"宇宙 ,不是"多"元宇宙: 我们应该怎么做文创艺术类产品? —— Beeple的NFT卖出了六千多万美元,这是作者用自己5000张实体画作拼出来的一个数字艺术作品,但作者还是做了物理版,高清打印版以及显示器等,为啥NFT卖了还要带物理衍生品? 跟勋章,奖状,委任状一样,艺术品NFT本质上就是一种认可,为啥都得以实物形式呢? —— 增加仪式感 。太轻,太容易复制东西,是承载不起仪式感的。古今中外皇室礼节繁复精致,就是要通过"厚重"的仪式器具营造威严庄重"天赋皇权"的内涵。
如果回到文创/艺术品根本的价值逻辑 —— 把创意/审美/智慧 /知识的具象化实现,我们就会发现,用物理形态(油画,雕塑…),还是用数字形态(模型,数字画…),都只是价值传递的形式而已。物理形态更能赋予这种价值传递仪式感,数字形态则更易于流通化,金融化,链接化。那问题就来了: 鱼与熊掌,仪式感/实用性和流动性,可兼得否? 答案是,Why not? 这个事在金融界已经做了好几百年了,叫资产证券化。在数字化时代之前,这种模式只适合高价值,大价值的实体资源,没有体量的资产证券化是没有经济意义的。但人类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和Web3时代,技术带来的服务规模化和普惠化,让实体作品"物数"化成为可选项。一个并不知名的文创作者,比如beeple(2021年10月之前,他卖出过最贵的实体画,不过100美元), 可能因为把实体作品NFT化,从而在实体和数字空间获得了二元竞争力,当别的艺术家还在一元世界里炒作实体画价格的时候,他已经做到了从二元宇宙到一元宇宙的降维打击 —— 如果没有NFT数字版,可以想象把5000幅实体画堆一起卖吗?从另一面看,如果没有那5000幅实体画,拼凑出的5000幅数字画能成为热门NFT吗?事实上,元宇宙目前还不是"一"个宇宙,是很多平台集合而成的"多"宇宙,还有AR宇宙,IP宇宙,文学宇宙,等… 一个产品会在不同宇宙中以不同形态出现/联接,这个话题非常大,下回再聊。 —— 仅代表尹智个人观点 Ken's personal view on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