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中联科创特约嘉宾尹智
这是美剧《智能逆袭》的开篇画面,故事情节并不新奇,说的是一个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,开始用各种办法逆袭人类,很像08年的电影《鹰眼》,军方的一个先进人工智能went rouge, 用掌握的数据和控制各类联网设备的能力,驱动各类自动设备和人类去追杀男女主人公。我当时看这个电影,觉得就是个科幻故事,现在看《智能逆袭》,当然很多场景现实中还是不会发生,而那些基于面部识别的个性化对话,AI控制的智能语音助手和机器狗,失能人士的智能行动椅和语音合成,显然已经成了正在发生的事。
这一切的基础和前提,我在上一篇里聊过,还是全面的数字化和在线化。数字化之于人工智能,如水之于鱼。一个事物(接口)数字化并在线化了,就进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领域——数字空间。剧情里AI通过侵入基于眼球移动的语音合成系统,控制了 一个几乎全身失能,只有眼睛可以移动,思维和意识完全正常的科技企业家( 很明显以霍金为原型),从而控制了这家高科技企业,回想起霍金博士的数字声音,令人倒吸一口凉气,这些声音和背后的思想,我们能百分之百确认是霍金博士的,还是参杂了他的辅助系统的意图(误差)么?
影响物理世界,尤其是人类世界的最有效的方法,是影响人的思维,所以所有数字化里,风险最高的,我觉得,是思维的数字化,这相当于给了黑客一个潜在的数字化远程后门。在这件事上,马斯克是一个矛盾体,一方面他在极力呼吁AI的风险,另一方面,他搞的脑机接口,本意可能是辅助和增强人的脑部机能,但我不认为他想不到大脑的数字化接口存在黑客的风险,at least存在有恶意数字化信号刺激和影响大脑的风险。有了数字辅助系统,有了数字肢体,数字器官,我们似乎还嫌对自己的数字化程度不够,我们要急于把自己的大脑数字化(联结),留出来数字后门吗?
—— 仅代表尹智个人观点 Ken's personal view only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