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校园_手机
智慧照明_手机
ChatGPT写诗词,跟苏轼有何分别?
发布时间:2023-02-27 11:58:15 TAGS: 无

作者:中联科创特约嘉宾尹智

看有人评论苏东坡,说他的诗词不太用晦涩拗口的大词,什么"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",什么"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",甚至"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",都是小学都学的字,什么竹杖斗笠,黄狗荔枝都可以入诗。而苏东坡只是用如此平白朴素的文字,仿似信手拈来,脱口而出,却总是能最精准,最打动人心地描述出诗词那个意境。我在想,同样是创作,如果让ChatGPT学习大量苏轼的词,这个AI能不能写出这种文学?


从人工智能的模式上看到,似乎两者创作方式都是把输入(场景,提示文字这些)转换到"潜空间"(AI把输入编码为另一空间的属性,人类则将之转化到自己的文字- 事物对应空间),再匹配到相应的文字输出。而细看下,如何找出合适的文字输出,根本机制是不同的:AI其实是通过统计学的方式,找到概率上最匹配潜空间的输入属性,最有可能(在相关上下文语境里)出现的内容;而人类词人的"潜"空间,不是基于概率,而是基于情感情绪引导。苏轼坐在亡妻坟前,心里满满对亡妻的思念,很可能眼前浮现妻子和自己的生活画面,脑子里出现妻子的声音,回忆起这些年没有伴侣的艰辛时光,这些输入引发体内激素分泌血压变化等生理反应,激活了大脑文字处理的区域,融入到自己对文字表述世界/情感的美学和实用功效的理解里(这也存在于神经网络,只是这是生物神经网络,AI是人工神经网络),这才带出"十年生死两茫茫"的字句。这显然不是苏轼先想我一定要写个献给逝去老婆的词,搜肠刮肚翻遍自己的文字库,觉得这几个词比较合适,才写出江城子夜梦记这种千古名篇;而AI却恰恰是用这种大力搜索的方式来创作的。所以看附图ChatGPT模仿杜甫写成都的诗,可以说中规中矩,通顺流畅,而这种文字,如同有人在客观地描述一个科学现象,看不出对成都和重阳有何感情;当然,这本来也不是情感的产物,而只是概率论的计算结果而已。我始终觉得,AI有可能能在文字空间里搜索组合出一两句佳句,而要写出一整首有情有感有意境的作品,还是要基于对人类的情绪情感机制的模拟,以及大量多感官反馈训练的。 —— 仅代表尹智个人观点 Ken's personal view only

阅读( 35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