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中联科创特约嘉宾尹智
疫情之下,讨论数字化的意义何在?实体经济活动无法开展,VR世界又还未到来,数字化的价值,此时是更大,还是失去根基看不到?
我以前谈过,数字化首先是一种思维。那在诸如疫情此类突发事件时,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, 应该是基于有限条件的价值创造,诸如“在无法或尽量少的实体接触环境下,如何将业务环节尽可能虚拟化/线上化?”,“如果我的线下业务无法开展,我如何与可以开展线下业务的合作方高效协同?”。线下接触不方便,该要做的事还是要做,那原来线下的运营环节,能不能变换形态?能不能往线上移?大家都想到的是云办公,云会议,云呼叫中心,那采购呢?营销呢?研发呢?产品宣传和展示呢?体验试用呢?订单呢?交付?除了实体物流这些无法虚拟化交付的要素,是不是其他我们都已经想过如何非接触或少接触/无人化进行了呢?直播带货又火爆了一把,倒不是因为有先见之明,而是直播电商本来就是一个把基本所有零售环节,买手推荐、广告宣传、产品展示、质量保障、价格沟通、赠品申请、产品试用、下单支付...统统都线上化的方式,天然就适合无需实体接触状况下的零售。
另一个问题,如果我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是实体化交付,这部分怎么办?我原来也用了一个框架来提炼思考这个问题,就是以外向的视角看,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如何连接外部物理资源,一个最日常的例子就是电商快递,线上处理好所有其他环节后,把必须的实体交付连接到第三方实体资源,那除了快递小哥,还有其他渠道可以借用/合作吗?共享物流车?共享自动售货机?共享无人商店?能不能从产品交付的角度往回看,有哪些资源是需要对接的?怎么才能对接上?联系上一段所说的,如何伸缩变换、辗转腾罗我们的业务,使我们对实体资源的依赖降到最小?
这就自然带出了另一个思考,就是数字化应该给企业带来业务的弹性。一如云带给ICT伸缩性,数字化应该带给企业运营灵活性,可以让业务能够随需要扩展,也可以随需要变形。环境在变,用户习惯在变,数字化能不能跟着变?正常情况下,企业的客户接触点,可能70%是线下,30%是线上,特殊情况下,如果这个比例不得不倒过来,企业有没有能力迅速转型把70%的客户互动引流到线上,而且客户体验还不差?这就是数字化赋能的弹性,当然这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,涉及到用户习惯、社会文化,涉及到业务模式,功能,流程和数据的重构,例如,一个租车公司,希望在异常情况下,提供全自助提车的服务产品。那原本的上门提车或者送车的服务流程就需要重建,客户如何了解,如何购买,如何签署合同,如何拿车,如何验证,如何支付,就会有很大不同的业务流和信息流处理,涉及到营销、销售、运营、财务,多个职能部门,原来的部门流程需要被分解,再通过子服务聚合为新的流程,这时候就需要有赋能业务再造和信息贯通的驱动力,最适合成为这个驱动力的,就应该是数字化,最适合承载这些流程和数据的,就应该是数字化平台,或者叫中台。
为什么数字中台最适合承载弹性业务?这个相对技术一点,我们在下一篇里探讨 ------------- 仅代表尹智个人观点